## 一、前言智能手表作为现代智能穿戴设备的典型代表,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用户对智能手表的期待已不仅限于基本的时间显示和通知功能,而是涉及到健康监测、运动追踪、移动支付等多种功能。因此,智能手表的续航能力和充电便利性成为设计中的关键问题。本文将详细介绍一种针对手表无线充电线圈的组装方案,旨在提供高效、兼容和安全的无线充电解决方案。## 二、手表无线充线圈的基本原理与优势### 1. 基本原理手表无线充电线圈基于电磁感应原理。这一原理通过发射端和接收端的线圈实现能量传输:当电流通过发射端的线圈时,会产生磁场,这个磁场在接收端的线圈中感应出电流,从而实现能量从发射端到接收端的无线传输。### 2. 优势- **便利性**:用户只需将手表放置在充电底座上即可开始充电,无需精确对准充电接口,操作简便且减少了因频繁插拔导致的磨损和故障。- **兼容性**:许多先进的无线充电方案已经能够同时兼容苹果和三星等品牌的智能手表,解决了设备不匹配的问题。- **高效性**:一些高效的无线充方案可以实现高达85%的转换效率,确保充电过程快速且安全。- **安全性**:无线充电方案通常设计有过温保护机制,可以自动停止充电以防发生意外,进一步保障使用安全。## 三、手表无线充线圈组装方案详解### 1. 双协议芯片方案#### 1.1 锦弦科技双协议芯片方案锦弦科技推出的双协议芯片方案是一种行业领先的技术,可同时支持苹果和三星手表的无线充电需求。其组成包括PCB小板和无线充电线圈模块,中间采用导线连接。- **PCB小板**:包含MCU、MOS管驱动器、滤波电容、电感等元器件。这些元器件通过合理的布局和焊接,确保电路的稳定性和性能。- **无线充电线圈模块**:主要由利兹线绕制,中间设有磁铁以吸附手表。由于Apple Watch和三星手表的无线区域磁性相反,通过调整充电线圈中间的磁铁方向,即可适配两个品牌的手表。这种设计不仅提高了设备的集成度,还简化了用户的体验,使得不同品牌手表之间的兼容性问题得到完美解决。#### 1.2 PCB板上的主要元器件介绍- **MCU**:微控制单元,负责控制整个充电过程,包括功率调节和安全监控。- **MOS管驱动器**:用于放大电流,提高充电效率。- **滤波电容和电感**:用于减少纹波噪声,保证电流的稳定性和纯净度。- **利兹线绕制的无线充电线圈**:高导电性的线圈材料,确保最大的能效传输。#### 1.3 如何通过调整磁铁方向实现多品牌兼容调整磁铁方向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检测手表品牌**:通过软件或者手动选择的方式检测需要充电的手表品牌(苹果或三星)。- **调整磁铁方向**:根据检测结果,自动或手动调整无线充电线圈中间的磁铁方向。- **启动充电**:完成磁铁方向调整后,系统自动开始充电过程。### 2. 专用芯片方案#### 2.1 FS68003芯片方案解析FS68003是一款无协议手表无线充发射IC,适用于手表磁吸无线充,具备以下特点:- **高兼容性**:无需接受协议,支持多种类型的智能手表无线充电。- **控温性强**:具备优秀的温度控制功能,避免设备过热问题。- **设计简洁**:封装体积小,便于集成到各种智能手表中。#### 2.2 主控芯片9913的特性与应用锦弦科技推出的9913主控芯片,是一款专用于苹果无线充方案的控制芯片。其主要特性如下:- **内置ARM Cortex-M0+内核和认证模块**:确保高效处理能力和安全性。- **多功能接口**:集成三个USART接口,一个I2C接口和SPI接口,具备串行调试接口。- **高集成度**:内置32KB FLASH和4KB SRAM,具备低功耗模式,适合电池供电设备应用。#### 2.3 Apple Watch 5W快充芯片方案该方案专为苹果手表设计,支持5W的无线快充,具体设计如下:- **PCB小板和无线充电线圈模块**:与前面的方案类似,但优化了内部元器件布局,以提升充电效率和稳定性。- **USB-A端口**:内部胶芯为黑色,用于连接外部电源适配器。- **整体重量和尺寸**:PCB小板宽度约为17.46mm,长度及USB-A端口长度约为37.86mm,无线充电线圈模块直径约为24.17mm,厚度约为3.07mm,整体重量约为8g。

### 3. 贝兰德一芯三充方案#### 3.1 D9512一芯三充芯片介绍贝兰德推出的D9512是一款高性能控制器芯片,可实现一芯三充的功能。其主要特点包括:- **高集成度**:内置PD快充取电功能,精简外围元件,提高系统集成度。- **自适应输入电压**:不挑适配器,方便用户使用。- **数字解调技术**:抗干扰能力强,确保通讯可靠性。#### 3.2 集成功率级芯片D9015A和D9005的应用- **D9015A**:用于15W无线快充输出,支持4-16V供电电压,内置全桥功率级同步降压转换器。- **D9005**:用于5W和3W无线充电输出,支持4-5.5V工作电压,内置输入电压保护和短路保护功能。这些集成功率级芯片的应用,使得贝兰德的一芯三充方案能够实现高效、安全的多设备充电功能。#### 3.3 USB-C接口与三路独立输出设计贝兰德的一芯三充方案采用USB-C接口输入供电,设计有三路独立输出,分别对应15W、5W和3W无线充电。这样设计的优点是:- **互不干扰**:三路独立输出设计确保设备之间不会互相干扰,提高充电效率。- **灵活配置**:用户可以根据需要灵活配置每一路的输出功率,适应不同的设备充电需求。### 4. 拆解三星Galaxy Watch5 LTE版的无线充电模块#### 4.1 三星Galaxy Watch5 LTE基本参数- **型号**:SM-R9150- **表带宽度**:20mm- **配色**:哥特太空、晴空海岸、云雾冰川三种可选- **额定容量**:398mAh,额定电压3.88V#### 4.2 无线充电线圈与PCB小板的拆解过程具体的拆解步骤如下:- **打开后盖**:拧开固定后盖的四颗螺丝,打开后盖并取下。- **分离主板与小板**:用塑料撬棒小心地分开主板和小板。- **取出PCB小板**:注意PCB板上的连接器和小板下的元器件。- **拆解无线充电线圈**:移除固定无线充电线圈的双面胶,将其从背盖上取下。拆解过程中需要注意防静电措施,避免损坏敏感的电子元件。#### 4.3 拆解后的内部结构分析拆解后可见,三星Galaxy Watch5 LTE的内部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无线充电线圈**:通过利兹线绕制,中间配有磁铁用于吸附手表。- **PCB小板**:焊接有MCU、MOS管驱动器、滤波电容、电感等元器件。- **其他传感器**:如红外温度传感器、心率检测模块、气压传感器等,这些传感器提升了手表的健康监测功能。### 5. 用户体验的提升与未来展望#### 5.1 便捷性与灵活性的提升无线充电技术的应用使得智能手表的充电过程变得更加便捷和灵活。用户只需将手表放置在充电底座上即可开始充电,无需精确对准充电接口。这种便捷性使得用户可以在家中、办公室甚至旅途中随时为手表补充电量。#### 5.2 通用性与兼容性的重要性随着标准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无线充电器开始支持多品牌多型号的设备。这意味着用户可以购买一款兼容性强的无线充电器来满足所有设备的充电需求,既节省了成本又提高了使用效率。#### 5.3 安全性与稳定性的设计考量为了确保用户安全,许多无线充电方案都设计有过温保护机制。当检测到温度异常时,系统会自动停止充电以防发生意外。同时,通过优化线圈设计和散热结构,可以有效降低充电过程中的温度上升,提高整体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六、结论智能手表的发展不仅体现了科技的进步,也重塑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方式。无线充电技术作为其中的关键一环,以其便利性和高效性逐渐成为标配。锦弦科技、贝兰德等公司的创新方案进一步推动了这一技术的发展。未来,随着物联网和5G时代的到来,智能穿戴设备的需求将持续增加,而手表无线充线圈技术将在更多应用场景中展现其独特的价值。我们有理由